企业文化  /  ENTERPRISE CULTURE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主页 > 企业文化 > 百花园 > 文学欣赏 >
风竹:沉睡的秃尾巴河
来源: 天津食品集团

    早春的天气确实干燥,我漫不经心地翻阅着武清农场场史,偶然发现这儿居然还有一个叫“秃尾巴河”的地方,我来场二十多年了,还是头一次听说。极大的好奇迫使我非要看看这个地方不可。于是我向原农场子弟门打听,都说不知道这个地方。真奇怪,难道场史上说的不对吗?不可能,肯定是他们不知道。于是我接着打听,终于有两位同志知道这个秃尾巴河,其中一人我们都叫他老段。他们说,秃尾巴河就在二队南头,有机会我领你去看看。我说,还等什么,你们要是现在有空,咱们现在就去吧。看着我迫不及待的样子,他们笑着答应了。
    我们驱车10分钟到了二队,过去这里是我场的一个居民区,原第三养鸡场也建在这里,如今这里的居民早已搬迁,三鸡场也已不再。穿过二队东侧1000米的杨树林,我四下观望了一下,全是光秃秃的地,哪里有什么河。正在纳闷的时候,他们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别着急,前面就到了。于是我加快了脚步,又走了大约80米,展现眼前的是一片地势较凹的干枯蒿地,杂草已被人烧过,只留下黑黢黢的一片;东侧好像是一个河堤,堤上全是榆树。他们告诉我,这黑黢黢的地方就是原来的秃尾巴河,你看西侧隆起的部分就是河的西堤,这榆树林是河的东堤,河宽大约60米。我望着这干涸的河床,心理不免有些凄楚。我看着老段说:为什么要修这秃尾巴河?他的表情有些凝重,在我的一再追问下,他给我讲述了秃尾巴河的来历。
    武清农场所处的地方原来叫做郎藕洼,相传清朝庚子年间,北运河高楼处河堤决口,淤成了这片地。从此郎藕洼夏秋积水,芦苇、水草丛生;冬春白茫茫的碱滩上,蒿草一人多高,大风季节沙碱滩的沙土被风扬起,瞬间会把一块地方揭成凹地,在别的地方堆起小山。一次南北新庄村北口一夜之间堆起五米多高的沙丘,房屋、树木被埋于沙下。因此当地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栽树不活苗不长,光收碱蒿不打粮,人们渴盼着这片土地能长出绿油油的庄稼。岁月流逝,可郎藕洼依然没有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五十年代初,当地村民提出“引水放淤,把地淤高”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了人们的共识,人民代表通过人代会反映到武清县委,武清县委又反映到天津专区。一九五二年,天津专区研究决定,请天津专业的水利部门负责河道设计,同时调集静海县民工挖一条十六华里长的引水河,将永定河水引到此地,准备引水放淤。河是挖完了,但由于永定河上游建官厅水库水源被拦,导致引水河里平时蓄水很少,甚至有时没有水,因此引水放淤的计划落空。渐渐的河水干了,只留下了这条没用的枯水河道,被人们称之为——秃尾巴河。
    听着他的叙述,我的心情波荡起伏,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挖河筑堤的场景。五十八年过去了,这条河依然静静的躺在这里,河水虽早已干枯,但当地政府和人民克服困难、努力战胜自然的历史却永远流淌,她也是人们努力改变家乡面貌的最好见证。
    五十年代末,在敬爱的周总理提出的“要美化、改造京津铁路两侧”指示精神的指引下,在河北省、天津市、武清县三级政府的共同重视和努力下,1958年10月,国营武清农场正式成立,自此武清农场开始了他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如今秃尾巴河已经觉醒,这里已变成了一片宝地。中国北方最大的工业品物流中心——华北城已成功进入到试运营阶段;天津农垦集团总公司、武清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合作建设的天和城项目也将在此崛地而起,现在项目已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各项工作正在快速、紧张、有序的进行。我们可以告慰那些为改变落后面貌而负出巨大努力甚至牺牲的同志门,你们的汗水不会白流,我们正以高昂的斗志、拼搏的精神和崭新的姿态,努力实现着幸福而甜美的梦想,我们有理由说: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武清农场 风竹)